聚焦
-
弘扬精神力量 矢志创新发展——聚焦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5月24日至31日是全国科技活动周,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连日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信心,为建设科技强国目标努力奋斗。
-
聚天下英才 当科创尖兵——写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
在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研究员张铁林跨界融合,从脑科学中探寻人工智能技术新路径;在大模型社区,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夏立雪连接起大模型与AI芯片,让买算力像“逛超市”一样容易;在上海市科委,项目经理人团队的王薇成为“链手”,全链条助力未来产业培育……一个个青春勃发的身姿,汇聚在开放包容的大上海,勇挑大梁,勇当尖兵,为建设上海国际科创中心、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产业的制高点,埋头苦干,只争朝夕。
-
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讲述藏品背后的科学家故事
“两弹一星”元勋在核试验基地的合影、病毒学专家侯云德的入党志愿书手稿、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的“八一勋章”……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30日在京举行,通过讲述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藏品背后的故事,生动展现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践行科学家精神的鲜活形象。
-
科技报国的时代答卷丨坚守农业之“芯”:良种芯的攻坚之路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光温资源丰富,是传统的粳稻种植区,“小站稻”更是远近闻名。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天津水稻遭遇病虫害,水稻大量减产,这让于福安寝食难安。从那时起,“育一粒好种”就成为他毕生的追求。
-
科技报国的时代答卷丨守护民生之“芯”:黄瓜“芯”的创新征途
夏日炎炎,在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试验基地,正值黄瓜选种期,57岁的韩毅科起早贪黑、汗流浃背,几乎“扎”在了黄瓜地里。从数以千计的育种材料里优中选优,是这位黄瓜育种专家乐此不疲的事业。
-
科技报国的时代答卷丨铸就航天之“芯”:精密芯的毫厘匠心
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记者来到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这里是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胖五”的一个重要诞生地。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今年36岁的航天匠人姚亚超。
-
记者手记: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勇担重任
“要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夯实基础研究根基”“在勇担科技报国使命中做‘破题者’和‘解题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创造知识的能力”……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之际,系列座谈、研讨相关活动陆续开展,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话语掷地有声、令人振奋。
-
凡人微光|当代科研人的“硬核浪漫”
玩转海陆空——他们让“科幻”照进现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给TA们点赞!
-
九旬院士林皋:70载为国筑坝
从白山黑水到巴山蜀水,作为水利工程与地震工程专家和我国抗震学科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70多年来,林皋在我国多项重点水利工程及核电站建设一线诠释为国筑坝的初心。“2025-08-02,我作为清华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广场亲眼见证开国大典。”林皋说,“我立下誓言,要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报效伟大的祖国。”
-
从几十公里到4亿公里 漫漫征途六十三载
今年85岁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研究员刘嘉兴,从1962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雷达、通信和航天测控的研制工作直到今天。六十三年来,刘嘉兴与同事们一起,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创新。
-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 五位科技领域代表讲述科研故事
研发载人深潜装备、探索电磁兼容奥秘、助力干旱区生态保护……他们奋战在科研一线,矢志创新、锐意攻关,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新华时评丨让精神之光照亮创新之路
从“两弹一星”到“嫦娥”“天问”,从“天眼”问天到万米深潜……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这种精神力量,让中国科学家在面对“无人区”时勇毅前行、执着追问。
-
我国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44.07%
第十四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15.37%;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44.07%,人口规模达4.4亿,为国家创新发展进一步夯实劳动力基础。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27日公布了这一信息。
-
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将组织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等系列活动
记者从中国科协5月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将组织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等系列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形成多层级、广覆盖的主题活动矩阵,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
科学大讲堂传递科技创新“火种”
在地下2400米的深度如何观测宇宙?中国高铁为何能跑出世界第一的运营速度?脑机接口未来是否能人人接入?……5月24日,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到来之际,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一场全民科普互动宣传活动上,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航天员叶光富、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岳骞等科学“大咖”登台演讲,讲解科技前沿话题。
-
点亮孩子们心中的“科技”明灯
在近日举办的2025北京科技周启动活动暨第二十一届“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现场,众多中小学生和科技爱好者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体验,享受这场以人工智能应用为主的科普盛宴。